这种外柔内刚的办法,再加以符谶的意识形态,使他最终完成中兴大业。
说到刘秀喜欢图谶,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他和著名学者郑兴讲郊祀,刘秀说自己想用图谶的方式。郑兴则说,“臣不为谶”,刘秀很生气:“卿不为谶,非之邪?”问他是不是对图谶有意见。郑兴非常惶恐,“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刘秀才没有再追究。也就是说,专制君主需要一种意识形态做他行动的张本,臣下很难抗拒,因为不支持就是反抗,这样一来,郑兴只好服输,自己承认学术浅陋,不如圣见高明,才得以脱身。
对于刘秀的迷信,黄仁宇先生曾将他与王莽进行过比较:他们两人都喜欢以原始型的信仰,带有神秘性的色彩,去支持他们的帝业,并无基本上的差别。可是除此之外,刘秀注重实际的组织,有步骤地达到他的目的。王莽则眼高手低,只能宣扬天下大局应当如是,做事经常文不对题,可能被他自己的宣传所蒙蔽。
尽管刘秀是一个成功的人士,但是当时中央集权的种种弊端,他全然没有解决。比如有一位官员董宣,拼得自己的性命,才能将公主家里的杀人犯绳之以法。凡此多端,光武帝刘秀连问题都没有考虑得到,也可以说他虽是超级政客、军事天才,仍不是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