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不曾开过口,却连乘务员都猜到了,她一准该在那一站下车。
她这才想起还没买票,急将书夹在腋下,打算从小挎包里往外掏钱……
而乘务员说:“算啦算啦,快下去吧!别耽误你上课,也别耽误司机开车……”
在车上许多人善意的笑声中,她匆匆下了车,身影汇入涌进师范大学校门的人流中。
当年,晚六点半至七点之间,某些开设“业大”的大学的校门口,其人流匆匆涌入的情形如同上夜班的工人人群。他们和她们,九点半以后才能离开大学回家,第二天当然要照常上班,所以“业大”又简直可以叫作“夜大”。当年的许多中国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九点半以后绝对地寂静下来了。斯时如果有许多骑着自行车的身影从马路上鱼贯而过,那么肯定是些早已不再年轻的“业大”生……
如果以为,当年的中国女性那一种求知若渴,纯粹是对知识的毫无功利心的追求,也非实事求是的看法。
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大致可归结为两类—— 一类由于兴趣;一类由于需要。
当年的中国女性,几乎皆是由于需要而追求知识。更确切地说,是追求文凭。
文凭可以助她们较为顺利地谋到符合自己理想的职业。
这一点与现在是一样的,与以后也必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