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5、6期。
[105] 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106] 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第20页。
[107]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03~104页。
[108]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之、所”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方言》1983年第1期。
[109] 梅祖麟:《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543页。
[110] 宋金兰:《汉藏语是非问句语法形式的历史演变》,《民族语文》1995年第1期。
第三节 有关本书研究思路及语料选取的说明
一、有关思路、方法
研究汉语可以有三种视角:第一种是纯汉语的眼光,也就是局限于汉语,努力去发现汉语的语言事实和规律,找出汉语的个性;第二种是印欧语系(或其他语系)的眼光,也就是立足于汉语之外的某种语系,以他种语言的语言事实和规律来解释汉语;第三种是普通语言学的眼光,也就是立足于人类语言的共性及不同语言的类型差异,从功能、认知的角度来解释汉语事实。这三种眼光自然有高低、优劣之分。纯汉语的眼光,固然可以发现很多汉语所具有的语言事实及规律,但是只局限于汉语,往往会将一些语言共性误作汉语的个性,或者对某些语言事实的揭示和解释缺乏应有的深度;从某种语系比如纯印欧语系的眼光来看汉语,对汉语的研究往往会削足适履,所以早就被汉语学界所批判和摒弃;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的兴起,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不同语言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只有对别种语言知道越多,才能对所研究的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大量语言中抽象出来的语法规律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汉语的研究自然也有所裨益。不过真正的普通语言学视角却非一般学者所能做到,根本原因在于学者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语言学理论素养,同时还需要对不同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本人学养不够,自然不敢遑谈普通语言学的眼光,不过在当前语气词研究进展缓慢的大环境下,尽量借鉴某些有益的理论和方法,联系其他语言特别是汉藏语系一些语言来研究汉语语气词,却是本人的理论追求。当然,借鉴他族语还有一个语料的鉴别问题,比如中国境内有丰富的民族语言,吸收民族语言研究成果当然对汉语的语气词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但是境内民族语言的语气词研究并不充分,已有成果哪些可靠现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我们的宗旨是慎重,必要时宁愿放弃某些可能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