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小礼堂座无虚席,过道和墙边站满了人,首先讨论中风先兆。某男,六十九岁。1986年11月19日初诊。主诉及现病史:患高血压病三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十年,头痛、意识模糊两小时。三十年前患高血压,不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经常在16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波动。十年前因心悸气短,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口服阿司匹林10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复方降压片,每日两次,每次一片。但血压仍未控制在理想水平,经常头痛、头晕、心悸。两小时前,因大怒,血压急速升高,剧烈头痛,意识模糊,心悸气急,家属认为发生中风,求治于吉玉见医师。诊见:血压260/130毫米汞柱,心率112次/分,心律不齐,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回答问题模糊,烦躁,口角流涎,无偏瘫,病理反射未引出,头晕头痛,面红耳赤,肢麻,大便秘结,心电图示左室肥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长。吉玉见说:“大家讨论一下怎样诊断与治疗。西医是什么病?中医怎么辨证?”大家讨论了一阵后,吉玉见总结。西医诊断: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断:中风先兆;血厥。辨证: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治法: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理气通瘀。方药:自拟潜阳镇惊通瘀汤。药用:代赭石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紫贝齿20克(先煎),石决明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天麻20克,羚羊角1克(磨汁冲服),炒酸枣仁20克,钩藤15克(后下),葛根5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乌梅5克,炙甘草5克。一剂,水煎服,两百毫升,每天四次。二诊(1986年11月20日):中西药结合治疗二十四小时,血压150/90毫米汞柱,神清语明,头痛、眩晕基本消失,二便通调。讨论:素体阳盛,肝阳偏亢,日久化火生风,风升阳动,上扰清窍,则发为眩晕;肝阳偏亢日久,气血运行不畅,则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怔忡;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之证。治宜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理气通瘀。
相关影视:爱在深夜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