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规模往往极为庞大,因为他们有远超作战人员数目的后勤人员。每次帝国的军队出征前,都会有大量民兵进入军营,负责为前线部队运输粮草和修筑工事,为了提高运输效率,他们常常用骆驼驮运粮草。在这支后勤补给队中,更存在各种职业的人员,包括鞋匠、铁匠、皮匠、成衣匠、军医,甚至还有各色娱乐业从业者。
苏丹亲兵们对食物的热爱是出了名的,他们在行军打仗时会携带大大小小的铜锅用来烹饪食物,他们的军旗上的标志也是“卡赞铜锅”,甚至当他们造反的时候也会“掀锅为号”,即以掀翻铜锅的行为表示自己不再对苏丹效忠。当时,欧洲的骑士们在吃干硬的面包,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亲兵每天都能享受到烤肉、抓饭和新鲜的面包。即便是奥斯曼帝国步入衰退期的1683年,在维也纳之战中,根据欧洲史书的记载,远道而来的20万奥斯曼士兵甚至还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面包,而城内在波兰援军赶到之前已经开始杀马、捉猫狗,甚至以老鼠为食了。
奥斯曼帝国的后勤系统经过了“罗马式”官僚的精密计算,当然,“罗马式”这个词语未必恰当。在与罗马帝国相近的时间内,东方的波斯帝国与东周诸雄也发展出了强大的动员组织和后勤体系,其代表就是开阔的道路与绵延的长城(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的长城已经有大规模修筑;波斯帝国也有长城形式的军事设施)。当波斯式的官僚系统与文化风格经希腊人之手传入罗马时,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嗤之以鼻,但到三十年战争之后再过百十年,中西欧的日耳曼后裔们终究要接受这些来自亚洲的庞大而精细的官僚系统和后勤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