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分,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二、程序化社会决策与非程序化社会决策
西蒙认为,任何组织的活动都可以分为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两类活动,有关这两类活动的决策方式是不同的。他借用计算机的“程序”概念,把对前者的决策称为“程序化决策”,对后者的决策称为“非程序化决策”。[10]
程序化决策是按原来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去解决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又称重复性决策、定型化决策、常规决策。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个人活动还是组织活动,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程序化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多次反复出现,人们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起大量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解决这些活动中所遇到的一般性问题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按这些既定的原则和步骤行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定固定程序,由计算机去处理,充分发挥自动化决策系统的作用。在管理工作中,约有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的关键是日常活动的程序化。活动程序化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组织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控制更为容易,从而提高控制效率;二是作为组织协调系统的一部分,可提高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因为组织活动程序化之后,标准化程度提高,内部的分工就可能更加广泛和深化。否则,各部门为了保证自己的活动顺利展开,容易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组织,以获取更多的独立性。非程序化决策用来解决那些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该问题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少发生重复,又称之为“一次性决策”、非定型化决策和非常规决策。通常是有关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组织结构调整、市场开拓、人员培训、企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