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就了她
暗雨红湿浓烟,朗月清风渐无,好事留不住。在港大做了一段时间的看护后,1942年,张爱玲重回上海。而上海,早在1937年,就已经沦陷。但这里有西欧国家的租界还未被日本控制,相对自由安全,也因此成了特殊的“孤岛”。
回到上海,张爱玲以卖文为生。这本是一个扭曲的写作环境,一些人噤声,一些人抗争,暗淡忧伤的背景,却独独成就了张爱玲。
连张子静都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处。’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中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我看简直是天造地设。”
外面是战火硝烟,张爱玲小窗独坐,锦心绣口,文章得来全不费功夫,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1943年4月,张爱玲将两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捧给了“哀情巨子”周瘦鹃。这位《紫罗兰》的编辑,一拿起这手稿读将起来,就连连称叹,欲罢不能。不久,小说就在《紫罗兰》发表,并且一炮走红。好梦,瞬间成真。